5月26日下午,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志清研究员来我校讲学。在逸夫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张志清研究员作了题为“南水北调安阳段北朝墓葬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报告,历史与文博学院的14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张志清重点介绍了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施家河西魏、北齐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情况。他认为,安阳北部的安丰乡一带,地近邺城,是北朝时期朝廷勋贵、世家大族的理想葬地,因此这里发现的不仅有大量的平民墓葬,也有一些家族墓地、中高级官员墓地。张志清研究员指出,安阳发现的北朝墓葬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形制相对比较简单,多为方形单室墓;二是墓葬随葬器物出现了较多的陶俑,墓主人级别越高,随葬陶俑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多;三是墓葬中出土的瓷器数量较前代显著增加,有青釉瓷、豆青釉瓷和白釉瓷。其中,白瓷的出现,为后世白瓷的烧造开创了先河。张志清强调,安阳北朝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是北朝时期各种社会现象的具体体现,多具有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特色,如固岸M57的石榻,本应是少数民族(栗特人)的葬具,其墓主人却为汉人,石榻上所刻的画像也是汉族最为常见的“孝道”题材。
讲座结束后,张志清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在历史与文博学院会议室,张志清还与学院领导和考古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就申报新专业和考古学专业实习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张志清,男,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跨世纪人才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担任曹操高陵发掘总领队,主持永城梁孝王王陵与寝园、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等大型考古发掘项目。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编《永城梁孝王陵与寝园》、《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等书。获国家田野考古质量三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