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评审委员会生命科学组组长、资深评委邓希贤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修业厅(和展阶梯101)举行,我校“挑战杯”竞赛指导教师及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团委书记袁素平主持。
报告中,邓希贤结合个人多年的评审经验,从“挑战杯”作品的成果鉴定、评委组特点、申报撰写及作用、终赛问辩技巧等方面对如何参与“挑战杯”竞赛做了指导,并重点指出创新、创意在“挑战杯”竞赛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挑战杯”竞赛作品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切忌马虎应付、篇幅啰嗦,要抓住问题的要害,突出独特与先进的创新之处,行文与表述须通俗易懂。他鼓励同学们要“像外行一样思考”,再“像专家一样实践”,敢于天马行空,大胆设想,更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坐得住冷板凳,善于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切实去做。他强调,最终评审的重头戏在现场问辩,建议同学们要着力精简、浓缩作品,善于用视觉语言制作形象化展板,用创新的思维、简约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表述论文的核心内容。
10月21日下午,邓希贤与我校参加“挑战杯”竞赛的指导老师、学生在逸夫楼二楼会议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就“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进行了指导。
邓希贤,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参加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科考、完成国家“八五”课题等相关项目研究,被第23届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授予终身贡献奖,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生命科学组组长,从事“挑战杯”竞赛评审工作十余年,并多次担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等赛事评委。(责任编辑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