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公开|
  • 校友网|
  • 网上办事大厅

首页

安师要闻

首页 > 安师要闻 > 正文

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做客我校“邺下大讲堂”

作者: 周永坤 发布时间: 2014-10-27 浏览次数:
分享:

梅晶石 摄

10月25日下午,我校2014年“邺下大讲堂” 第一讲开讲。在逸夫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熙国教授作了题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及我校2014年团学骨干培训班部分团学干部共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孙熙国教授从价值及价值观的涵义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分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演变。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时代生活和实践的价值认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中西文化的思想资料对时代任务和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二重超越性,同中国传统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根本区别。它既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思想精华,又抛弃了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糟粕,从而实现了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容精华,又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和思想的局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现代超越。孙熙国教授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孙熙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际易经联合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的意蕴》、《大道之源—易经》等十余部著作,主编全国高中统一使用教科书《生活与哲学》(必修)。(责任编辑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