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公开|
  • 校友网|
  • 网上办事大厅

首页

安师要闻

首页 > 安师要闻 > 正文

“汉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我校

作者: 宣传部、文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发布时间: 2015-10-23 浏览次数:
分享:

杨晓蝶 摄

钱碧云 摄

胡伟琳 摄

徐汉乾 摄

徐汉乾 摄

10月21日下午,参加首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20余位中外汉学家走进我校,开展“汉学家进校园”活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阳市侨办负责人,我校副校长姚远峰,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来宾们先后参观了我校汉字文化体验与研究中心、殷商文化研究中心,听取了关于汉字文化研究、殷商文化研究和汉语海外传播的方面的情况介绍,对我校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和钦佩。

随后,在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和二楼会议室,日本著名汉学家、千叶大学名誉教授三轮定宣,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文教授海孟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彦民分别作了题为“日本的教育与汉字和汉字文化”、“迷人的汉字世界:一位印度学者的看法”、“楹联知识与赏析”的学术报告,与我校师生交流汉字文化,感受文字魅力。

三轮定宣教授重点介绍了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对汉字和汉字文化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汉字、汉字文化在日本的推广情况。三轮定宣认为,汉字和汉字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基础。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汉字不可或缺。日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也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三轮定宣强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键盘输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汉字书写,汉字的使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日本汉字教育的必要性不会改变。

海孟德教授从宏观角度介绍了近几年来印度对中文学习的热度持续上涨的情况,指出原因在于中印两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而推动中印两国之间双边关系日益密切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日益发达。他认为汉字是一种记录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平台,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记载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朱彦民教授结合历史上的经典楹联范例,讲述了楹联的源流、结构、分类、规则、禁忌、格调, 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二十四个字集中概括了楹联规则。

“听了专家的讲座,看到他们对于中华文化如此地热爱,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也更增强了我学习、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文学院学生张媛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