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7日,作为我校第二届大学生记者节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崔志坚、《中国教育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陈强、《中国青年报》河南记者站站长潘志贤、《河南教育<高校版>》报刊社主编高杨应邀来我校为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作新闻写作专题讲座。校党委宣传部全体人员、大学生记者团成员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四位记者分别以“新闻伴你行”、“让新闻助你成长”、“从大学生记者到主流媒体”、“让每一次遇见,都成为生命的美好”为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学生记者进行交流。
“新闻,什么地方是起点?什么地方都是起点!”崔志坚围绕“知道、看到、想到、做到”主线,通过对具体新闻事件的分析,告诉学生记者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切入点,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与他人交流,在阅读交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下未来的历史,记录时代的日子”,陈强用这句话来形容记者这一行业。通过自己从业十几年的经验,结合学生记者和校园新闻的特点,陈强从新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如何感知新闻、如何阅读和理解新闻等方面为学生记者做了讲述,鼓励学生记者“虽然现在是冬天,但种子已经埋在地下。同学们要努力坚持自己心中的‘记者梦’,待来年生根、发芽。”
潘志贤站在学生记者的角度,结合新闻实例向学生记者说明了新闻写作中 “具体、生动、感人,新闻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的重要性。“用脚采访,用心思考,用笔还原。” “一个记者真正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笔杆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才是记者真正的荣誉归属。”他用这样的话与学生记者共勉。
高杨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大学之大”微信公众号运行情况,从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内容、黏粉、增粉到微信标题、数据分析、编辑灵感、新闻二次编辑等方面与现场学生记者分享了校园新媒体建设热点问题。
“通过几位老师的培训,让我对新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要专心、细心、用心,保持对新闻的热情,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校记者团大一的成员郝星星说。
“老师们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燃起自己的‘记者梦’”。大二的学生记者魏龙星说到。
(责任编辑 王晓伟)